指標增高常見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指標降低常見於脾功能亢進、貧血等。
指標增高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指標降低常見於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等。
新增此項目的描述血色素是紅細胞中司職氧氣和二氧化碳搬運的重要蛋白質,貧血等會降低;血小板降低會影響凝血功能。
是血液中各種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膽固醇含量高於正常值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危險因素。
可以把血液中的脂肪運送回肝臟貯存及分解代謝,從而起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病發生的作用。
此指標過高,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急性胰臟炎罹患風險將極大增加。
增高常見於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降低常見於心肌局部缺血和肝功能減退。
此指標持續升高與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溢血有密切關係,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數。
在病毒性肝炎、肝癌、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酒精、藥物及化學製劑毒副作用都能引起此指標增高,提示肝臟損害的重要指標之一。
總蛋白具有維持血液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運輸多種代謝物、調節被運輸物質的生理作用和解除毒性、免疫作用等多種功能,與肝腎、代謝疾病、營養狀態、骨髓瘤有關。
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多因為急性肝炎、溶血性黃疸、膽結石、膽管炎、阻塞性黃疸等升高。
主要用於肝臟疾病鑒別診斷,阻塞性黃疸因膽總管阻塞引起膽汁逆流入血液,故此指標增高。
重要的肝功能指標之一,能鑒別診斷肝炎的病因,酒精性肝病、肝硬化、非肝病(溶血、肌病、甲狀腺疾病、運動)時,以此指標升高為主。
重要的肝功能指標之一,在各類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癌、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酒精、藥物及化學製劑毒副作用都能引起此指標升高。
是檢測肝功能一項比較敏感的指標。肝硬化時白蛋白的合成明顯減少,其他如消化性疾病、嘔吐、脫水等也會引起改變。
是肝實質性損傷及消化系統疾病的一個較為靈敏的診斷指標,能較為特異地反映肝臟的排泄功能。
是檢查肝纖維化病變的重要指標之一。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及阻塞性黃疸、膽道感染、膽石症、急性胰腺炎時,此指標會增高。
腎功能不全、急慢性腎絲球腎炎、腎病症候群、蛋白質攝取增加、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會升高。
當腎功能出現障礙時,代謝功能降低,肌酐酸會累積在血中而無法排出體外,導致血中濃度上升,因此可藉血液肌酐酸濃度來判定腎功能的好壞。
評估腎功能重要指標之一,在發炎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及淋巴增生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β細胞骨髓瘤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中經常也會增高。
痛風、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腎小球腎炎、重症肝病、妊娠等疾病時,此指標會增高。
能檢測有無糖尿病,亦可以監測血糖波動從而更好地瞭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對評估其生活、運動、飲食是否規律,用藥是否合理,都具有重要意義。
糖化血清蛋白(GSP)與糖化血紅蛋白相似,反映的是過去1~3周平均血糖濃度,在反映控制血糖效果上比糖化血紅蛋白出現更早。
常被用於輔助診斷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惡性腫瘤。
常被用於肝病和心肌梗死的鑒別診斷。活動性風濕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貧血等原因亦可引起此指標增高。
常被用於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鑒別診斷。
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肌肉壞死的重要指標之一。此指標增高,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損傷、外傷、過於劇烈鍛煉等。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時,指標增高。
是由肝臟生成的血漿蛋白,主要被當作發炎的指標。
安心體檢 醫家出發